COP28上活跃的中国查包養網站身影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前几日在阿联酋迪拜的世博城落下帷幕。从世博城地铁站出口到世博城入口只有一箭之遥,很多人轻轻松松两分钟就能走完。可对参会者来说,却没那么简单就能到达会场。

出了地铁,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参会者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斜坡下楼,出了站,眼瞅着会场入口就在前方,却被要求向着相反的方向继续前进,通过一段蛇形通道后再下楼。之后,参会者包養要顶着大太阳走上数百米,通过一个红绿灯后,又掉头往回走上数百米,接着又进入一段蛇形通道缓慢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入口安检处,又是一段蛇形通道。尽管安检入口开设了28个通道,但通行速度包養依然不快。

一开始,包養队伍里还有很多人西装革履,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少人解了领带,脱了西装,头上挂了汗珠。是的,COP28很“热”。

官方数据显示,有近10万人注册参加这次会议。正因为如此,主办方想尽办法来放缓入场速度,避免安检处过度拥堵。

和往届大会相比,COP28的热度确实前所未有包養網。COP24有差不多2.3万人注册,COP25有近2.7万,之后COP26数字大幅增加到了4万。近几届参加人数最多的COP27也不过有4.5万人注册。

在COP28开幕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今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地球村村民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热情一路高涨。

世博城占地438公顷,但肤色不同、穿着各异的参会者依然让不少地方出现拥堵。

会场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是中国馆。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气候变化大会,但中国社会各界参与大会的热情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除了学者、企业家和环保机构人员,我在中国角还发现了不少学生及基层公务员的身影。他们中的不少人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国已不仅仅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重要的贡献者、引领者。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北京十八中的高三学生马艺原。在11月30日中国角一场活动上发言前,17岁的她刚发了几天高烧,而12月7日她要参加艺术考试,几天后还要参加其他几项考试。

“我想向全世界展示一下我们做了什么,也想学习一下国外是怎么做环保活动的。”马艺原说。

在校园里,马艺原和绿荫环保社的成员们一道,研究设计了盲人垃圾分类垃圾桶,通过对脚踏盲道图案改良,帮助盲人准确投放垃圾。他们还在校园里积极推动绿色出行。

不少基层公务员在中国角分享了他们所在地区的低碳转型探索。例如,四川省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晓琼分享了“碳普惠”的泸州实践,讲述了泸州通过“绿芽积分”小程序带动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案例。

来自印度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官员拉金德拉·尚德对中国的碳普惠机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中国角门口,他拉着我了解碳普惠的运作机制,聊了半个多小时仍不停提问。得知我要回去赶稿,他坚持让我下载一个可以实时联系到我的手机应用,试了确定可以联系上我后,才放我走。

拉金德拉·尚德说,他也想做类似碳普惠这样的应用,但没想到中国早已将其变成了现实。其实,像碳普惠这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还有很多。开放的中国角、开放的中国欢迎全世界的访客来了解它们。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oto togel link toto togel danantara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danantara fashion majalah beritaku berita pagi viral update info gaya portal berita harian pafi berita terkini berita update jakarta social info update secara cepat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