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40名專家“上崗” 助力冷旱特點農業發展
“甘肅農業年夜學有5位傳授擔任首席專家,有27位教師進選崗位專家,我們將包養整合99個學科團隊、54個國省科研平臺的資源和氣力,結合在全省建成的40個‘專家院’,買通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科技結果轉化為農業效益。”在日前舉行的甘肅省現代冷旱特點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啟動會上,甘肅農業年夜學校長柴強說。啟動會上,共有140位技術體系專家接過紅彤彤的聘書,正式上崗。
東西橫跨16個經度、南北縱深10個緯度、跨越4個氣候帶的甘肅省,“冷旱”氣候特征明顯。“冷”,全省年均勻溫度不到8包養℃,作物生長周期長;“旱”,全省年均降水量278毫米,只要全國均勻值的43%,水澆地只占耕地的28%。
若何用科技利器沖破“冷旱”約束,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甘肅的農業科學家們一向在摸索實踐。
他們培養一批高產優質耐旱玉米、抗旱抗病包養網馬鈴薯、抗旱節水小麥,選育適合舍飼養殖的肉羊、肉牛新品種。他們近些年推廣的全膜雙壟溝播、水肥一體化、包養玉米密植機械粒收、小麥寬幅勻播等適宜技術,在進步單產方面成效顯著。
甘肅省印發打造全國現代冷旱特點農業先行基地行動計劃,提出以實施“擴量、提質、延鏈、增效”四年夜行動為載體,以建設“牛羊菜果薯藥糧種”八年夜產業集群為抓手,推動現代冷旱農業再上新臺階。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農科院、甘肅農業年夜學等涉農包養網科研院校,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組建牛、羊、菜、果、薯、藥、麥類、玉米、油料、生豬10個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按首席專家、崗位專家、區域試驗站三級構架,每個產業體系由1名首席專家牽頭,7到9名崗位專家協同攻關,4到5個區域試驗站負責結果落地推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