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害詞:唐弢 文史研討 社科院文學所
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是公認的百年來中國新文學史編輯史上的經典。[1]周揚說:“這本書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很多專家、傳授們一起配合寫的第一本中國古代文學史。”[2]作為首部國度級“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系列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三卷本自1979至1980年陸續出書以來,截至2002年的印量分辨是“第1卷87萬冊,第2卷84.5萬冊,第3卷77.9萬冊”[3]。但是,在學科扶植成長史上占有凸起地位的唐弢版文學史,除往若干親歷者的數篇回想文章外,可以或許回到它的天生語境中往探討各類分歧氣力介入文學史結構的有汗青深度的專題研討,尚未幾見[4]。現有的會商及學科評述又往往根據其正式的出書時光、將其置于改造開放初期中國古代文學研討的“汗青重評”思潮中掌握,但唐弢版文學史的主體內在的事務特殊是其前兩卷重要編寫于1961年至1964年。它的編寫與出書之間存在一個有學術史意味的時光差,排列于社會主義途徑摸索期與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分歧學術語境。若何懂得兩者的斷裂與持續、修正與繼續、順從與化用等多重張力構造的糾纏是相當復雜且辣手的主要題目。
按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出書媒介,“一九六一年理科教材會議之后,開端編寫本書”。[5]這里言明的是作為高教部教材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編寫時光,但早在1959年,唐弢擔任《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任務的動議已開啟,只是附屬于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這一科研院所體系。1960年前后深刻介入迷信院序列文學史編寫的樊駿表現:唐弢擔任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編撰“從一開端就分歧于普通的研討課題,具有更多的政治顏色和更高的規格”,“是文學所一項既定的、醞釀好久的研討項目”[6]。學界今朝對作為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的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前史部門的切磋少之又少,現存的罕見的研討又重要是依附親歷者的回想來鉤沉史事。[7]可是親歷者的回想由于各類可想見的緣由尚無法直接作為可托的史料來立論。深描唐弢編史的心路過程尤其是揭開此前一直沉沒在學科史論述下的迷信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機緣與抑揚,需撮綴諸篇,縱不雅通覽,并普遍參證官方文件、檔案資料、多位親歷者的回想等,庶幾可得其端倪。本文擬鑒戒洪子誠“作為‘今世事務’的文學史乘寫”的視野與方式,追溯唐弢最後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社會政治佈景與各類人緣際會,“以加深對今世中國常識生孩子與權利、主流認識形狀建構的關系,以及汗青事務背后的思惟、政治、人事頭緒的清楚”[8]。
一、迷信院的文學史編輯譜系
1959年9月,謀劃經年[9],終于在何其芳的多方和諧下,唐弢由上海作和諧任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研討員。唐弢自稱“五十年月末自滬調京,起意于鄭西諦,而促進之者實何其芳”[10]。同年,北京年夜學中文系文學專門化1955級所有人全體編著的紅皮本《中國文學史》作為“第一部白色的中國文學史著作”[11]激發的先生編史高潮也引來了周揚、邵荃麟、何其芳等文壇高層的冷思慮。
據《文學研討所所志》,1959年3月,何其芳在所內轉達周揚對文學研討所的唆使“研討機關不克不及只抓普及,重要是進步”;4月中旬,周揚親身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編委擴展會議上指出“進步學術程度必需要有學術會商”;簡直同時,下級機關指定中國作協和文學研討所結合北京年夜學、北京師范年夜學召開“文學史題目”學術研究會,集中會商北年夜1955級紅皮本文學史及師年夜中文系師生編寫的《中公民間文學史》《中國文學講稿》。從4月中旬到6月中旬,陸陸續續開了四次會商會,會議由文學研討所現實擔任人何其芳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邵荃麟輪番掌管。有興趣味的是,6月5日,何其芳在所內轉達周揚“反簡略化的精力”,指出建國以來現代文學研討中學術批評的毛病是“簡略化”,傳播鼓吹“不要把批評說得名列前茅”。[12]12天后,何其芳在“文學史題目”會商會上講話,籠統贊揚紅皮本文學史后,言簡意賅、尖利且周全地批駁了其“簡略化”的弊病,“不只指向詳細的闡述,也觸及所根據的實際和闡述方法”[13]。
固然何其芳的講話一下去就謙稱“我沒有體系地研討過我國的文學史”,但自文學研討所1953年景立之初,就設有與“古典文學組”“文學實際組”等并立的“中國文學史組”,該組組長即由副所長何其芳兼任。講話的末尾,何其芳有感而發:“文學研討所也曾有過編寫中國文學史的打算。我們很是忸捏,由于打算的屢次變更和其他很多任務上的毛病,至今尚未著手編寫。但社會上急切需求用新的不雅點寫的中國文學史,我們是很了解的。”[14]他亮相稱,“熱情地渴望和預祝”高級黌舍編寫的各類文學史經由過程當真的修正成為“較好的文學史”,這里暗含的話語邏輯是紅皮本文學史在未經當真修正之前尚算不得“較好的文學史”。而何其芳講話的另一種意在言外是“文學研討所也在編寫文學史,他誇大‘我們要搞學術性的’”[15]。
1959年春夏,那時尚未調進文學研討所的唐弢也在“文學史題目”學術研究會上講話。[16]他在上海作協任務時,就想編寫一部中國古代文學史,像魯迅《中國新文學年夜系·小說二集》序文那樣,把很多作家合在一路談,“按社團、門戶來談”,“有剖析,有比擬”;唐弢說:“剛到文學研討所時,何其芳同道正引導寫中國文學史。那時已經研討過文學史的寫法。何其芳同道要我寫一部古代文學史,與那部講現代的中國文學史連接。”[17]所謂“連接”,既是時段的接續,也是理念的承傳。
懂得唐弢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初心”,需求由迷信院文學史編輯譜系對“學術性”的誇大并以此與高校教材相區隔的定位進手。樊駿曾供給從文學研討所的視野不雅照唐弢編寫文學史的扼要情形。據他回想,“1959年秋,唐弢調文學所任古代組組長”,做了“隨即成立的‘文學史編委會’成員”,“表白‘古代’部門曾經列進全部文學史的編撰計劃”;1960年1月,高層部分召開“加大力度實際批駁任務會議”,“專門作出由文學所擔任編寫一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決議”。[18]何其芳和唐弢一道列席會議。會后,下級機關將全國各地高校師生年夜躍進中編寫的十多部古代文學史(以外部教材為主,正式出書者少)交給文學研討所古代組寫情形述評。古代組職員在唐弢的領導下分頭瀏覽,所有人全體會商,1960年9月,由樊駿收拾、執筆成文,終經唐弢刊定后上報中心有關單元。樊駿后將陳述改寫成文章,頒發在《文學評論》。[19]雖簽名為“樊駿”,但現實代表的是唐弢及其所引導的古代組。
對比來看,這篇《關于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的幾點見解》可謂何其芳“1959年6月17日在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召開的文學史題目會商會上的講話”的翻版。何其芳開門見山歸納綜合說:“我們對于文學史著作的內在的事務不過乎有如許幾個請求:一、論述汗青現實正確;二、可以或許總結出文學成長的經歷和紀律;三、對作家和作品的評價適當。”[20]樊駿執筆的評述在指出“一九五八年以后的新教材”的缺乏與題目時亦分為三節:“從現實動身的題目”“剖析評價的題目”“總結汗青經歷和成長紀律的題目”。[21]“從現實動身的題目”談的是若何“嚴厲地從現實動身,包管每個結論都能樹立在剖析大批資料的基本上”,對應的是何其芳的“論述汗青現實正確”。“剖析評價的題目”與“總結汗青經歷和成長紀律的題目”,與何其芳的后兩點“請求”在字面上都是近似的。這盡非一種汗青的偶合,甚至可以斷言何其芳的講話是文學研討所古代組研判高校版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的摹本。
就在下級機關決議由文學研討所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同時,何其芳曾經開端著手組織《中國文學史》的編寫。他向編寫組提出三點請求:“一、資料翔實;二、論點妥善;三、文字精闢。此外,就是要有必定的看法。”1960年6月22日,何其芳就文學史編寫題目轉達周揚唆使:“要比北年夜精闢些,迷信些。篇幅少,寫法要迷信一些。”何其芳說明說:“我所懂得的起首是材料上少些過錯,當然也不克不及無過錯。其次評論作家不要忽而左,忽而右。”[22]何其芳尋求的是,“比擬體系地先容中國現代文學的成長經過歷程,并給現代作家和作品以較為適當的評價”;參考“近人的有關論著,從此中接收了他們的研討結果”[23]。
巧的是,1960年7月進進文學研討所隨唐弢進修并參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郝懷明剛好回想了“何其芳對編寫文學史的請求”:
何其芳對我們說,從古典文學史到古代文學史,在體系體例上年夜同小異,請求比北京年夜學編寫的文學史迷信些、精闢些。
所謂迷信些,包含如許幾個基礎請求:一、史實論述正確;二、文藝論爭、文藝思惟斗爭、文藝活動、文學景象結論對的,作家作批評價適當,編製章節設定恰當;三、總結經歷,找出紀律,這一條對古代文學史特殊主要,可直接領導明天的創作。
所謂精闢些,便是:一、內在的事務選擇題目:什么樣的作家作品進選,要有個尺度。如平易近歌平易近謠進選,就應選內在的事務好,有藝術價值,確切產生過影響的。要從文學史的角度動身,在文學史上產生過感化的才選。文學史不是文學年夜全。二、文字表達題目。
總之,請求論述正確,結論對的,總結經歷,找出紀律,內在的事務充分,文字精闢。
為此,一、要害題目是充足占有資料;以毛澤東思惟為領導;腳踏實地,否決從概念動身。多花工夫,反復思慮,多研討,才幹熟悉事物。也就是毛主席主意的,清楚情形,實際領導,得失事物固有的結論。二、反復修正。要看現有的文學史、研討文章、爭辯文章,可以啟示我們往思慮一些題目;要盡本身最年夜的盡力;要多花休息。如許,東西的品質就會高些。
他幾回再三誇大要占有資料多思慮。他說,要看完作家一切的作品,看後人的評論,摸清哪些題目惹起過爭辯,哪些題目尚未處理,才幹有所創見,寫出有創見的學術著作。他還說,占有資料后還要多思慮,要有充分的時光才幹想明白。當然也要施展所有人全體的氣力。每次修正到達什么目標,到達什么請求,怎么做,要明白。每改一次,才幹進步一個步驟。[24]
細致剖析,1960年6月22日,郝懷明尚未進文學研討所報到,確定沒有聽到何其芳對周揚“要比北年夜精闢些,迷信些”這一領導看法的轉達。從郝懷明的回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何其芳對“所謂迷信些”的論述恰是其1959年“文學史題目會商會”講話的焦點,亦是樊駿批駁年夜躍進中古代文學史教材生孩子題目的出力點,只是表述略作調劑;何其芳對“所謂精闢些”的看法及對“充足占有資料”“反復思慮”“反復修正”的誇大,又本自1960年頭他向《中國文學史》編寫組提出的“資料翔實”“論點妥善”“文字精闢”這三點請求。綜合可見,何其芳對文學研討所《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任務參與之深,他將本身引導編寫《中國文學史》的任務經歷全體移進到唆使唐弢編《中國古代文學史》。
另可對比的是1962年唐弢在中國國民年夜學“文研班”的講課記載“古代文學史編寫中的題目”。他開篇即說:“58年以來,教材、材料共200多種,周揚比來向中心陳述,指出此中毛病是簡略化。這毛病是存在。”從周揚到何其芳,再到唐弢,對年夜躍進時代文學史編寫的“簡略化”題目的見解是分歧的。隨后,唐弢講了四點:一、“不雅點與資料聯合題目”;二、“接收已有研討結果題目”;三、“文明面的題目”;四、“汗青評價題目”。[25]除“文明面的題目”觸及古代文學產生成長中的特別性,其余三點主意皆可視為對何其芳文學史編輯法的照應。人年夜“文研班”由周揚唆使文學研討所籌備,終極選擇與中國國民年夜學一起配合辦學;1959年春季開學,何其芳親任班主任,唐弢調進文學研討所的同時還兼任第一屆人年夜文研班的專職教員,安家在中國國民年夜學那時地點的鐵獅子胡統一號的教員宿舍里。唐弢在《悼何其芳兩首》的前記中寫“同事十余年,相切相磋”,亦可證二人聯繫關係之深。
二、“學院式”的“所有人全體編寫”
何其芳全盤計劃的《中國文學史》不只在領導思惟上與唐弢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前后一向,在詳細的編寫準繩、睜開任務的方法方式上,二者也附近似。何其芳治學“最誇大毛主席在延安整風時所倡導的查詢拜訪研討和腳踏實地之風”,主意“大批地把握材料”,“很是重視第一手的資料”,“為了搜集材料,常常親身進城到各書展往訪書”。[26]早在1953年文學研討所剛成立時,編寫文學史的義務就已列進打算,何其芳率領幾位中青年同道從《詩經》《楚辭》研討起,從漢宋明清及近人的歷代注本的細讀進手,“對《詩經》逐首詩的篇義和詩中的訓詁停止細心的會商”[27],雖停頓遲緩,卻毫無疑問是學問的正路。只惋惜“這種‘學院式’的研討打算和研討方式”在“紅樓夢研討批評”活動后擱淺。在1958年年夜躍進的態勢下,時任文學研討所所長的鄭振鐸主意短期內完成15卷甚至20卷中國文學史的編寫,但終極會商的成果是制訂了“十年完成十卷本文學史的打算”。[28]在學術冒進的全體氣氛中,何其芳掌管的迷信院文學史編輯打算不足為奇地堅持著有條不紊的節拍。
但是,“1959年北京年夜學中文系55級編寫的《中國文學史》的出書”使這個方才十分困難斷定上去的“十年十卷”的文學史打算被廢棄,先變為“三年三卷”,后由文學研討所現代文學研討組的青年同道改為“三年打算,一年完成”。于是,緊鑼密鼓,文學史的編寫任務敏捷睜開,先斷定書的編製特色,將文學史編寫組按時段細分為三,斷定三個小組各自的義務人;隨后進進初稿寫作階段,每小我按分派到的章節停止撰寫瑜伽教室,寫一批,小組內甚至年夜組里會商一批,實時總結經歷經驗;初稿成型后,全部編寫職員住到高等黨校接待所,集中會商三個月,同時在全瑜伽場地國近200位同業專家中征求看法,再集中修正六個月。“從務虛到務虛,從打算的制訂就任務的落實,從擬定提綱到寫樣品,從修正到定稿”,何其芳“都親身介入、干預干與”,“全書的編成,同他破費了很年夜精神是分不開的”[29]。初稿寫作雖在一年內完成,但反復修正和打私密空間磨的時光比寫作的時光還長。從1959年動議到1962年出書,仍是耗時三年。何其芳的穩重穩健由此可見一斑,他在特別的年月里將“學院式”的編史方法盡能夠地保存了精華。
1960年春,唐弢授命編迷信院體系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之初,異樣“沒有當即下馬”。他深感文學研討所“古代組人手嚴重缺乏”,既湊不出余冠英、錢鐘書、范寧如許可謂“金字招牌”的分段擔任人,也缺少胡念貽、曹道衡、王水照、劉世德、鄧紹基一類學有所成的中青年學人,無法像實力微弱的現代組似的直接承當文學史的編寫義務,只能依附中心有關部分“從北京、遼寧、吉林、江蘇、云南的高校和作協借調多位同道餐與加入這項任務”。[30]一方面,唐弢請求古代組的同道:“用兩年時光,查閱古代文學的原始雜志和報紙副刊,包含有關的作品集;誇大必定要看第一手資料,并且做出紀年史式的卡片。為此,還作為一條規律規則:兩年內不要寫文章。”[31]另一方面,嚴厲請求借調職員唸書小樹屋,開列詳盡的實際、作品、期刊等各類書目,吩咐“要多讀,多思,要占有第一手資料”。[32]
團隊聚合后,唐弢先組織大師“繚繞著古代文學史編寫的目標和義務、思惟斗爭的經驗和題目、文學活動的經歷和紀律、作家思惟的成長途徑、創作的藝術成績、古代文學的分期等題目,以及以後高校古代文學教材中存在的題目等”[33]積極會商,斷定著史編製,拿出章節計劃;再依據成員情形按時段分為若干小組,從版本學、目次學等傳統學問的正途進手做材料索引,“先從所里的藏書樓查起,后又跑了北年夜、北圖、北師年夜、作協等處的藏書樓,從晚清到束縛以前的作家作品都查,主要作家束縛以后的作品也要查”[34],在摸清中國古代文學的存躲“家底”后,編寫組集中精神瀏覽報刊雜志、作家作品。
與浩如煙海的古籍比擬,中國古代文學的生孩子更依托于新型前言的報刊和舊式印刷的出書機制。唐弢對地毯式的搜索材料、瀏覽原始報刊的推許,看似是古代文學專門研究特有的學術練習,但回根究竟是何其芳反復申述的從充分而普遍地占有第一手資料做起;從傳統來看,是乾嘉學問的治學方式,就政治言之,是馬克思主義“腳踏實地”的迷信精力。盡管是在學術躍進的語境下,唐弢照舊很是沉得住氣,取法何其芳在文學研討所創立之初所用的“學院式”的研討打算和研討方式來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不求速成。
在組織方法上,唐弢也鑒戒了何其芳的所有人全體編寫形式。古人論及文學史的所有人全體編寫形式不難將北年夜1955級紅皮本文學史與迷信院版《中國文學史》混為一談,誤認為同。現實上,文學研討所自建所以來謀劃的文學史編寫就是所有人全體研討,分工一起配合,但尋求的是穩扎穩打,既欠好高騖遠,也不急于求成。關于所有人全體編寫,何其芳在1959年“文學史題目會商會”的講話中直抒己見地指出:1955級的年青同道們用所有人全體的氣力突擊寫成文學史的編寫方式“是有它的限制和毛病的”,“為了可以或許在很短的時光內寫成,不得不把全部所有人全體分為很多小單元,這幾小我往編寫這一章,那幾小我往編寫那一章,然后把它們拼合起來。如許這個所有人全體就不克不及停止全盤的貫穿的研討,就沒有充足的時光往鉆研一些艱苦的嚴重的題目,就不成能希冀找到中國文學史的一些詳細的特別的紀律。……假如在非常急促的時光內,用那樣的編寫方式,就可以或許把中國文學史的紀律弄得很明白,倒反而是希奇的工作了,那就成了真恰是宗教上的古跡了”[35]。是以,何其芳組織《中國文學史》的編寫時,盡管也是多人一起配合,但更器重群策群力、互閱稿子、層層會商、反復修正的流程,老專家指路與把關并重,同時普遍征求同業專家的反應看法,多方面進步編史東西的品質。相較來看,文學研討所古代組此刻尚不似現代組那樣“人才輩出,陣營壯盛”[36],也沒有建所之初曾經陸續睜開的編史基本,一切仍在草創階段,唐弢沒有給編史任務規則完成每日天期,放眼久遠,不搞突擊。盡管唐弢初編《中國古代文學史》時,尚未完整翻開局勢和全線展開,但就所有人全體編寫形式而言,已在靠向何其芳的理念。不想,打算沒有變更快,何其芳與唐弢聯手計劃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正式開啟僅一年就自願終止了。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唐弢心心念念、謹小慎微在文學研討所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打算流產了,卻不測主編了作為首部國度級計劃教材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學界慣于談其從編寫到出書、歷時十八年甚至染有傳奇顏色的艱巨困苦、波折坎坷,卻對1961年唐弢心坎的糾結和取舍語焉不詳。盡管嚴家炎、樊駿和郝懷明等人的回想里有所說起,但若干說法彼此牴觸,相干佈景和史事細節仍有諸多有待厘清之處。
三、時局的轉向與唐弢的選擇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批準對公民經濟履行“調劑、穩固、充分、進步”八字方針。一周后,教導部召開了為期十天的全國重點高級黌舍任務會議,側重研討貫徹履行中心全會的八字方針。2月10日,彭真掌管召開了專門會商教材題目的中心書記處會議。“會上總結了1958年以來高級黌舍講授改造違反了客不雅紀律,形成‘越改越亂,先生不唸書,也沒有書讀’的景象。會經過議定定采取緊迫辦法,期限在半年內處理教材題目。”[37]2月21日,林楓代表中心文教小組,轉達中心書記處關于教材題目的決議:“高級院校和中、小學,包含中等專門研究黌舍,下學期都要有教科書或課本,並且要在上課前發給先生。……今后編書,應以教員為主,要有引導地編。”中心書記處責成周揚抓理科教材扶植。[38]
很快,周揚在京組織各地理科專家集聚。據嚴家炎《講授與科研運動紀事》,“1961年3月,被教導部調到周揚掌管下的全國理科教材辦公室,餐與加入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的編寫。同時被調進編寫組的有:北京年夜學王瑤,武漢年夜學劉綬松,山東年夜學劉泮溪,北京師范年夜學李文葆等十余人。[39]現實上,1961年3月初,只是“理科教材編寫會議之準備會”[40],初步斷定了理科教材的內在的事務及打算設定;4月12日至25日才正式召開理科教材編寫會議。據《王瑤年譜》,4月會議后,組建了《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科書編委會,王瑤分管一部門編寫任務,并擔負抗日戰鬥時代分組的義務人;5月,“按教材編委會的請求集中住到中心黨校編寫教材”。[41]
唐弢回想,作為全國理科教材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底本預約下訂“由北京師范年夜學主編”,但“北京師年夜本來一些教員如丁易、穆木天、彭慧、鐘敬文、黃藥眠等,往世的往世,被錯劃的錯劃”,所以“除中文系副主任李文葆外,又約請北京年夜學王瑤,武漢年夜學劉綬松,以及山東年夜學、廈門年夜學、華中師院等校的一些教員餐與加入”。[42]樊駿回想,北師年夜為主的文學史編寫“停止一段時光后碰到一些艱苦,周揚指定由唐弢出任該書主編”。[43]按郝懷明的說法,1961年5月初,“高教部想讓文學所和北師年夜一起配合編寫古代文學史”[44]。但是,據文學研討所的材料顯示,4月29日,何其芳和蔡儀在全所年夜會上轉達了“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編選打算會議”精力,“決議由實際組、古代文學組承當《文學概論》《古代文學史》的編寫任務”[45]。此次轉達間隔休會僅過4天,可見“文學所和北師年夜”合編的打算恰是在理科教材編寫會議上做出的。或許,樊駿全憑記憶談其大要,而郝懷明有本身的日誌可供翻查,只是疏忽了一個“時光差”:從何其芳在所內轉達到唐弢向進修職員轉達,仍是隔了幾日。
關于下面下達的新義務,唐弢說:“周揚提出兩部古代文學史合并,開端我不愿往,何其芳也沒批准讓我往。”[46]對此,郝懷明彌補了詳細的細節:
周揚同唐弢等人的說話,盼望很快編出一部文學史敷衍下學期對教材的急需,對這部文學史請求不高,只需求以現有文學史中公認較好的一本為根柢,接收其它本的優點,并依據各本所供給的資料范圍,作一次審查勘誤斟酌,在原有的基本上加強反動性和迷信性。……磋商的成果是唐弢擔任寫魯迅部門,其他由北師年夜擔任編寫,唐弢只往做三次領導。[47]
這份回想獲得了親歷者張恩和的承認,亦稱“那時對這部文學史請求不高……但對完成時光請求較急,即請求8月底完成,供新學年開學應用”[48]。而這些信息又可與官方文件的記敘相合。1961年2月,彭真掌管的中心書記處會議恰是“期限在半年內處理教材題目”,也就是8月份完成,不延誤9月新學期開學應用。周揚1961年4月12日在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編選打算會議上的講話里明白亮相:“我們此刻來閉會,就是要爭奪在較短的時光,在現有的基本上把教材編出來,不克不及讓先生沒有講義。”[49]1961年5月19日,在中共中心批轉《中心宣揚部關于高級黌舍理科講授方針和教材編選任務的陳述》的文件里也稱:“扶植理科教材是一個持久的義務,而今朝又急切需求在盡能夠快的時光內處理重要的教材,是以對教材東西的品質的請求不克不及太高。只需資料比擬充分,不雅點年夜體妥善,盡能夠做到不雅點和資料同一;論述簡明、簡要,比擬合適先生的水平和講授的請求;就可以了。”[50]這一口氣與郝懷明記敘的周揚對唐弢的勸告非常分歧。
郝懷明的說法也彌補了嚴家炎的回想。嚴家炎稱:“那時中心有關部分正組織氣力同一編寫理科教材,王瑤、劉綬松、劉泮溪師長教師等十多人都餐與加入了《中國古代文學史》的任務。我們從領導思惟到編寫編製、章節設定先后會商了幾個月,唐弢師長教師有時以參謀的成分來餐與加入編寫組會議,卻不是編寫構成員。由于群龍無首,編寫任務停頓比擬遲緩。”[51]所謂“以參謀的成分”參會大要就是唐弢往做的“三次領導”。
對唐弢峻拒主編的選擇,郝懷明釋為“感到如許一來等于借兵給他人用,到頭來所里擬編寫的古代文學史還得從頭再搞”[52];樊駿猜測:“能夠斟酌到由文學所本身編撰的文學史義務要純真得多,也更便于貫徹本身的意圖,何其芳和唐弢最後都不愿接收這新的錄用。”[53]但是,有一點仍然說欠亨。《中國古代文學史》教科書編委會1961年5月剛剛集結于中心黨校,8月底之前交付,滿打滿算只需敷衍四個月,況且周揚幾回再三放松請求,可據現成教材“審查勘誤斟酌”,最基礎不需原創。唐弢完整可以一口承諾,應付成書,交差了事,9月份仍可持續編文學研討所本身的《中國古代文學史》。這般這般,既不獲罪于周揚,也不存在征用所內裡國古代文學史的題目。按樊駿的說法,文學研討所編寫組那時尚未“構成詳細明白的打算和具體的編製章節”[54]。郝懷明則說,1961年5月,“組里同道已寫完論點提綱,有的已寫出部門初稿”。[55]可是即使如許,周揚口中的“現成教材”也盡不是要讓文學研討所貢獻出完整不陳規模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無妨斷言,從內在的事功層面的料想能夠會形成誤讀。
就內涵性情而言,唐弢自言“或多或少地保存著農人的性情”,“有時辰本身在心里吩咐:瀟灑一點吧!變通一點吧!但是沒有效。執拗,拘束,周遭的狀況轉變了我的表面,卻沒有變動位置內涵的秉賦”[56]。在相濡以沫45年的老婆眼中,唐弢“真摯忠誠,不偽不滑,誠以待人。當面說得難聽,背后給人一刀或背約棄義,說願意話這類事是盡不做的”[57]。在來往半生、過從甚密的晚輩伴侶看來,“他對本身提出的請求很高,又一點不願草率”[58]。從性情判定,讓凡事當真、以“鍥而不舍”的慢精力自勉立品的唐弢在編寫文學史的工作上學會變通、適應機宜,簡直不成能。
從性情進手的解讀,當然更進一個步驟,但仍顯迂遠。將唐弢峻拒主編之事置于北年夜1955級紅皮本文學史事務的后續輻射中不雅照,當可近真。何其芳或公然或暗裡反復拿紅皮本文學史為例來談編寫文學史當引認為戒的留意事項。唐弢在何其芳引導下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對何其芳編寫文學史不雅念的清楚頗深。4個月的時長在誇大所有人全體的年月對小我來說不算什么。但請求4個月編出一部通行全國的教科書,在嚴厲的學者看來,的確是兒戲,是急于求成,是深謀遠慮,與紅皮本文學史短時光內的左傾冒進有何差別,更會形成國度資本的嚴重揮霍。
1961年春夏間,唐弢既以傍觀者成分與高校理科教材序列《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編寫任務堅持著不即不離的關系,同時又加緊了文學研討所古代文學史編寫的節拍。5月下旬,他先后兩次在所內召集全組閉會會商,具體議論了“文學史編寫中的點面線聯合題目”;6月初,設定郝懷明“往西安查閱抗戰時代息爭放戰鬥時代延安出書的刊物和冊本”;7月6日,召集全組閉會會商“高教部組織的北師年夜古代文學編寫組擬寫的構造提綱,并聯合我們擬的計劃,看人家有何優點,然后揚長避短,制訂出一個可以或許更好地表現周揚看法的章節設定”[59]
其間,頗有興趣味的是,5月31日唐弢聯合周揚對高教部教材編寫小組所擬古代文學史構造的看法與所內編寫組的說話。他不竭地將高教部與迷信院雙方古代文學史的編寫準繩做對照,主意進修周揚講話之外,也表白了本身的對話認識。唐弢以為,周揚“他比我們更進了一個步驟,請求對那時的全貌有更周全的清楚,有更高的歸納綜合才能,誇大汗青的貫串性,汗青位置的評價”,更多誇大了文學史的“面”,即古代作家“反帝反封、宣傳對抗、特性束縛、平易近主精力”等“配合的特色”,但“點”的題目講得較少。在唐弢看來,“點就是作風,包含思惟作風,藝術作風”,“文學史既要寫出配合點來,也要寫出分歧作風來”,“只要面,沒有點,籠籠十足,就不成其為史”。[60]唐弢雖不愿過度介入高教部教材編寫小組的文學史編寫,但卻經常以之為參照,從中琢磨、掌握周揚的看法,又盼望能編出迷信院本身的特點。編出可與“講授型文學史”角力的“學術型文學史”的動機已在唐弢心中閃現。
四、“學術型”與“講授型”的糾葛
合法唐弢盡力地保持著在高教部與迷信院古代文學史編寫組中“參謀”與“主編”兩類成分的某種均衡時,變更老是來得猝不及防。
唐弢自述:“后來經不住周揚幾回再三敦促,我帶了所里路坎、樊駿、吳子敏、徐迺翔、許志英等人一同往。”[61]“幾回再三敦促”四字聽起來緊急、細品卻有點輕描淡寫,沒有細節。樊駿說,那時“周揚對文學所擔任的另一部教材的提綱很不滿足,相當嚴格地批駁了該書主編;唐弢煩惱本身‘方命’不從也會遭到異樣的命運,不敢保持己見”[62]。錢中文稱,蔡儀寫成的《文學概論》提綱,“聽說在天津會議上給引導否認了,于是這位引導本身拿出提綱,要他人按他的提綱寫作。蔡儀師長教師只好照辦,組織氣力,竭力寫成初稿”[63]。兩絕對照,被周揚嚴格批駁的教材主編就是擔任《文學概論》的蔡儀,而“要他人按他的提綱寫作”的“這位引導”恰是周揚。
蔡儀《文學概論》綱領會商會在天津連開數日。《周揚文集》第3卷收錄了周揚餐與加入以群、蔡儀各自領銜的《文學概論》編寫會商會時的5次講話記載,此中有三次是天津會議時的講話。讀樊駿和錢中文的回想,倘只在字面上懂得,會誤將本次天津會議看成批評會。現實上,細讀3次講話,便能發明周揚不只不算言語無味,甚至可以說是講得相當進情進理。茲舉數例如下:
教科書紛歧定每一章都要批評修改主義。……我曩昔也無機械論的工具,譬如世界現和創作方式的關系,曩昔我就有簡略的懂得。這幾年,教條主義、機械論在某些同道中又有成長,對他人的分歧看法動輒扣帽子,嚇得他人都不敢講話。……今朝的提綱,全部說來,貫徹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主席文藝思惟,標的目的是對的,但在論述上應該采用汗青的方式,不要只用概念的方式。(8月9日)
“文學反應各方面的生涯”,以此來差別文學與其他認識形狀,不可。起首,“各方面的生涯”的提法不周密。……其次,憲法、六法全書等等,也反應“各方面的生涯”,是不是文學呢?(8月12日)
提綱中有些工具說得很機械,要多些辯證的與汗青的工具。……個體的表述方式,修正時還可以斟酌、考慮。例如說到接收遺產只講唯心主義的工具,莫非唯物主義遺產就一點好的工具也沒有?……關于毛主席,在提綱中不要提“岑嶺”,當然他簡直是岑嶺。只把他的進獻詳細指出也就可以闡明了。……寫法,史料應當多些,文章寫得活躍些。(8月15日)[64]
弄虛作假,周揚的這三次講話,立場溫順,語辭誠懇,表達分歧看法常從自我批駁開端,細致詳細,有理有據。
1961年8月,恰是周揚遲疑滿志的高光時辰。兩個月前,全國文藝任務座談會在新僑飯館勝利舉辦,敢于提出“對的地熟悉政治和文藝的關系”等題目的“文藝十條”獲得熱鬧會商。周揚在天津餐與加入理科教材會議的同時,正在掌管持續修正“十條”。黎之回想說,定稿時,周揚很興奮并自得地說:“這是文藝上第一個糾‘左’的文件。”[65]是以,從周揚在講話中提出蔡儀將“文藝座談會的精力貫徹到書本中往”,也可推知天津《文學概論》綱領會商會是在“糾左”的氣氛中停止的。
可以印證的是,時任蔡儀《文學概論》編委會學術秘書并擔任記載周揚講話的張炯在訪談中表現:蔡儀《文學概論》最後的提綱“是以毛澤東文藝思惟為綱”,“第一章是文藝為工農兵辦事、為無產階層政治辦事,然后是文藝與國民、文藝與實際生涯等章節”;“周揚對《提綱》最重要的領導看法是,不要用毛澤東文藝思惟的框架搞提綱。他以為,文學概論應當按文藝自己的各類紀律來寫,如實質紀律、創作的紀律、內在的事務與情勢組成的紀律、文藝的觀賞與批駁的紀律、文藝汗青成長的紀律等”[66]。
幾方資料對比瀏覽,借使倘使認定張炯的回想是可托的,那么蔡儀偏于守舊的提綱被周揚否認也并不算過火的事,唐弢對“本身‘方命’不從也會遭到異樣的命運”的煩惱也就無從談起。撥開親歷者論述的迷霧后,底本清楚的唐弢批准周揚囑托的敘事鏈條又斷開了。
1961年8月,在天津舉辦的《文學概論》綱領會商會範圍較年夜。以群率領的《文學概論》(出書時改名《文學的基礎道理》)團隊由上海赴津參會。何其芳與唐弢也在場。身在會上,唐弢竟仍惦記所內編寫組的情形。他從天津寫信給所內的編寫組,請求組內傳閱北師年夜擬定的古代文學史綱領,“先在小組內征求看法,預備未來年夜組會商時充足聽取大師的看法”,屆時約請北師年夜編寫組前來餐與加入會商。[67]從語氣口氣來看,此時髦是兩個古代文學史編寫組的相互交通,并未顯示兵合一處的跡象。
今朝,唐弢應允出任高教部《中國古代文學史》主編之事,缺少充分的可證材料。不外,可以斷定的是至遲到9月中旬,唐弢曾經決議擔起國度級教科書的編寫任務。這一時光點,在文學研討所編寫構成員郝懷明和北師年夜編寫構成員張恩和的各自回想里相分歧。
至于唐弢改變心意的緣由,無妨依據現有材料略加猜測。起首,天津會議開到8月中旬,只是完成了綱領會商,連周揚親身重點抓的《文學概論》教材都無法完成9月新學期交付應用的預約下訂打算。已然拖過了8月交差的中心半年期限,唐弢不需求再往共同著完成本身所討厭的因陋就簡、一味求快的突擊式的文學史寫作。張恩和回想說:“9月中旬,高校理科教材辦公室決議結束原擬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姑且應急打算,正式成立新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編寫組,錄用唐弢為主編,由北師年夜陳燦擔任黨的任務。”[68]這一偶合,能否可以以為:唐弢出任主編的前提或許恰是請求周揚結束作為姑且應急打算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抑或周揚本身廢棄了突擊完成古代文學史教材的打算。
其次,周揚在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編寫的詳細操盤中,轉變了良多舊有的設法,也總結出不少新的經歷。龔育之的評價是“周揚提出和確認了一系列符合學術任務紀律的任務方式”[69]。這些可以從1962年5月《周揚同道關于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編選情形和今后任務看法的陳述》中看得很明白。該陳述是周揚對一年間高校理科教材編寫情形的實時回想。據周揚的陳述,預約下訂編寫教科書130種,截至1962年3月底僅出書十五種,“估計八月前可以脫稿的十八種”,“年末可以脫稿的二十二種”,“三項算計共五十五種,占打算編選的教科書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余的將在今后兩三年內陸續完成”。周揚還反思說:“往年任務開端時,我們曾提出理科的教材扶植既是一個期限完成的義務,又是一個持久的義務。從這一階段任務看來,理科教材的編選任務,簡直需求一個較長的時光。……要扶植一整套既合適講授現實需求又具有較高程度的理科教材,不是短短幾年之內所能完整處理的,需求有更長的時光和更多的盡力。”周揚重點先容了進步前輩經歷“所有人全體編書必需履行主編擔任軌制”,“人選最好由主編遴選”。他批駁了曩昔幾年所有人全體編書經歷的毛病在于過火誇大所有人全體,“誇大短期突擊,疏忽小我感化”;推重“精力休息必需以小我自力鉆研為基本,必需器重小我研討和小我寫作,只要在這個基本上履行需要的所有人全體協作,才幹取得成效”;“凡所有人全體編選的書,都要有主編。全書的編選和爭辯的題目,主編有最后決議之權”。[70]
上述迷信的熟悉和周密的斟酌當然不只是為唐弢量身定做的,但能得出這些熟悉的周揚卻可所以唐弢改弦更張的“定心丸”。關于引導高校理科教材扶植,龔育之說:“周揚預備以他的引導位置和政治影響,來庇佑這項交付給國際這一大量第一流學者的巨大工程。他對主編們說過:政治上我擔任,學術上你們擔任。那時有人半帶敬意、半惡作劇地說:周揚要當一代文宗!”[71]借使倘使說在天津的《文學概論》綱領會商會促動了唐弢心坎改變的話,也盡非是震懾的感化。唐弢的動心未必滿是屈服,或許他逼真感觸感染到了周揚身上產生的宏大轉變。
樊駿供給過一個唐弢下定決計前的細節,即“何其芳的調和計劃”,提出“構成文學所和高教部兩個寫作組,由唐弢同時擔負主編,分頭編寫兩部各有著重的文學史”,但“被唐弢以為最基礎沒有現實的可行性而作罷”[72]。何其芳所謂“兩部各有著重的文學史”便是指為文學研討所編專家型的文學史,為高級教導部編教科書式的文學史。實在,“調和計劃”并非不成行,只是1961年春季不似四個月前,曾經錯過了一手托兩家的最好機會。周揚這邊已不求速成,放寬至兩三年后完成;特殊還誇大“以小我自力鉆研為基本”,器重“小我研討和小我寫作”基本上的所有人全體協作,且主編全部權力擔任,可一錘定音。作為主編,唐弢不只取得了高度集中的履行權,還可守住“以小我自力鉆研為基本”的學術底線。在周揚的認知里,“教材的程度正反應著全部學術界的程度,同時經由過程教材的編選和會商,又有助于活潑學術空氣,推進學術研討、人材培育,增進學術程度的進步”[73]。借使倘使果真能完成,它將是“學術型”與“教材型”統籌的《中國古代文學史》。
作為主編,唐弢先對原有編寫組做了較年夜的人事調劑。精簡已有職員,補進本身團隊,構成了文學研討所與北京師范年夜學各占6名的對等格式。唐弢帶往黨校的基礎是古代組的人,而設定“來進修的同道所有的留在所里唸書,搞論爭材料,各自研討一個專題”。郝懷明說:“此后,唐弢坐鎮黨校,忙于編寫教材,我們就不年夜不難見到他了。”[74]樊駿直接表白:“說是集中氣力,將兩個編寫組合并,實在文學所的編寫組不復存在,文學所打算編寫的文學史也就此取消了。”[75]唐弢沒有給本身預備隨時撤下的后路,只能破釜沉舟。
至此,歷來少少為人留意的一段消失在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史上的汗青場景漸次清楚。但是,事與愿違,政治情勢一波三折。直到改造開放初期,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修訂出書時,“學術型”與“教材型”統籌的希冀還是失的。盡管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是幾代學界同人眼中的文學史經典,但唐弢自己對這套教材一直頗有微詞[76]。他費神吃力數年甚至累到突發心肌堵塞幾乎“獻出了性命”[77]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畢竟仍是孤負了他的初心。
注釋:
[1]多部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史、史學史、研討史將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列為專章或專節。
[2]語出《周揚同道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綱領〉會商會上的講話記載(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三日下戰書)》,見于商金林會商該講話記載兩個版本的論文的附錄,載《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11年第12期。
[3]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4]楊慶祥專著的第一章以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為個案,描寫了20世紀80年月“重寫文學史”思潮的“前史”。楊慶祥:《“重寫”的限制——“重寫文學史”的想象和實行》,北京年夜學出書社2011年版,第16-51頁。
[5]《媒介》,唐弢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國民文學出書社1979年版,第1頁。
[6]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7]宮立對唐弢版《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前史做過梳理。宮立:《“十七年”中國古代文學史編輯的多樣化書寫》第三章第一節,華東師范年夜學博士論文,2015年。
[8]洪子誠:《紅、黃、藍:顏色的“政治學”——1958年“白色文學史”的編寫》,《文藝研討》2020年第11期;《作為“今世事務”的文學史乘寫》,《今世文壇》2021年第2期。
[9]1957年11月,鄭振鐸寫給唐弢的信中已然說:“關于你餐與加入文學研討所任務事,其芳同道和我說起了好幾回。”鄭振鐸:《鄭振鐸選集》個人空間第16卷·手札,花山文藝出書社1998年版,第222頁。
[10]唐弢:《悼何其芳兩首》,《唐弢文集》第3卷,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5年版,第137頁。
[11]《第一部白色的中國文學史著作:關于“中國文學史”座談會的綜合報導》,《文學遺產》1959年第242期。
[12]《文學研討所所志》,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2013年版(外部印行),第124-125頁。
[13]洪子誠:《紅、黃、藍:顏色的“政治學”——1958年“白色文學史”的編寫》,《文藝研討》2020第11期。
[14]何其芳:《文學史會商中的幾個題目》,《文學遺產》1959年總第271期。
[15]《文學研討所所志》,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2013年版(外部印行),第125頁。
[16]《文學研討所所志》,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2013年版(外部印行),第125頁。
[17]唐弢:《藝術作風與文學門戶》,《唐弢文集》第9卷,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5年版,第415頁。
[18]《文學研討所所志》,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2013年版(外部印行),第128-129頁。
[19]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20]何其芳:《文學史會商中的幾個題目》,《文學遺產》1959年總第271期。
[21]樊駿:《關于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的幾點見解》,《文學評論》1961年第1期。
[22]《文學研討所所志》,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2013年版(外部印行),第129-130頁。
[23]《編寫闡明》,中國迷信院文學研討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中國文學史》(一),國民文學出書社1962年版,第1-2頁。
[24]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25]楊偉:《周揚與人年夜“文研班”及“理科教材”編寫》,《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18年第5期。感激楊偉博士的材料分送朋友。
[26]曹道衡:《回想何其芳師長教師》,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著:《歲月熔金(一編):文學研討所50年記事》,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03年,第43-45頁。
[27]曹道衡:《回想何其芳師長教師》,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著:《歲月熔金(一編):文學研討所50年記事》,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03年,第44頁。
[28]鄧紹基:《三卷本〈中國文學史〉的編寫顛末》,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著:《歲月熔金(一編):文學研討所50年記事》,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03年,第239頁。
[29]鄧紹基:《三卷本〈中國文學史〉的編寫顛末》,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著:《歲月熔金(一編):文學研討所50年記事》,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03年,第239-242頁。
[30]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31]徐迺翔:《唐弢同道二三事》,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216頁。
[32]范林清:《歲月悠悠情悠悠》,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269頁;金訓敏:《不熄的明燈》,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33]《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224頁。
[34]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35]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36]何其芳:《文學史會商中的幾個題目》,《文學遺產》1959年總第271期。
[37]徐公持:《現代組“老師長教師”印象記》,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著:《歲月熔金(一編):文學研討所50年記事》,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03年,第176頁。
[38]劉光主編:《新中國高級教導年夜事記(1949-1987)》,西南師范年夜學出書社1990年版,第173頁。
[39]《中國教導年鑒》編纂部編:《中國教導年鑒(1949-1981)》,中國年夜百科全書出書社1984年版,第512頁。
[40]嚴家炎:《人生的驛站》,黑龍江國民出書社2004年版,第220頁。
[41]傅同欽、克晟:《記1961年理科教材會議——兼憶翦老與鄭老》,《翦伯贊留念文集》編委會編:《翦伯贊留念文集》,國民教導出書社1998年版,第101頁。
[42]《王瑤年譜》,《王瑤選集》(第8卷),河北教導出書社2000年版,第378-379頁。
[43]《浮生自述——唐弢談他的生平經過的事況和文先生涯》,傅小北、楊幼生編:《唐弢研討材料》,常識產權出書社2010年版,第115頁。
[44]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45]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46]《文學研討所所志》,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2013年版(外部印行),第134頁。
[47]《浮生自述——唐弢談他的生平經過的事況和文先生涯》,傅小北、楊幼生編:《唐弢研討材料》,常識產權出書社2010年版,第116頁。
[48]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49]張恩和:《〈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的一些情形》,《新文學史料》2020年第1期。
[50]周揚:《關于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編選的看法》,陳年夜白主編:《北京高級教導文獻材料選編(1949-1976)》,首都師范年夜學出書社2002年版,第538頁。
[51]陳年夜白主編:《北京高級教導文獻材料選編(1949-1976)》,首都師范年夜學出書社2002年版,第547頁。
[52]嚴家炎:《弔唁文學史家唐弢師長教師》,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227頁。
[53]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54]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55]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56]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57]唐弢:《“鍥而不舍”》,《唐弢雜文集》,生涯·唸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590頁。
[58]沈絜云:《四十五度年齡》,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479頁。
[59]張恩和:《悼弢公》,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306頁。
[60]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61]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62]《浮生自述——唐弢談他的生平經過的事況和文先生涯》,傅小北、楊幼生編:《唐弢研討材料》,常識產權出書社2010年版,第115頁。
[63]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64]錢中文:《深切的悼念——回想蔡儀師長教師》,楊漢池、王善忠等著:《蔡儀留念文集》,中心編譯出書社1998年版,第352頁。
[65]周揚:《對編寫〈文學概論〉的看法》,《周揚文集》第3卷,國民文學出書社1990年版,第227-272頁。
[66]黎之:《回想與思慮——“文藝十條”—“文藝八條”》(下),《新文學史料》1996年第4期。
[67]張炯:《周揚與中國今世文藝界——答華南師范年夜學文學院吳敏傳授發問》,《河北學刊》2013年第1期。
[68]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69]張恩和:《〈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的一些情形》,《新文學史料》2020年第1期。
龔育之:《幾番風雨憶周揚》,《百年潮》1997年第3期。
[70]《中國教導年鑒》編纂部編:《中國教導年鑒(1949-1981)》,中國年夜百科全書出書社1984年版,第861-863頁。
[71]龔育之:《幾番風雨憶周揚》,《百年潮》1997年第3期。
[72]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73]《周揚同道關于高級黌舍理科教材編選情形和今后任務看法的陳述》,《中國教導年鑒》編纂部編:《中國教導年鑒(1949-1981)》,中國年夜百科全書出書社1984年版,第862頁。
[74]郝懷明:《師從唐弢進修古代文學史紀事》,《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4期。
[75]樊駿:《編撰〈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若干佈景資料》,《新文學史料》2003年第2期。
[76]樊駿:《逝世者和生者共有的遺憾——記唐弢同道幾項未了的任務》,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182-185頁。
[77]嚴家炎:《弔唁文學史家唐弢師長教師》,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編:《唐弢留念集》,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1993年版,第229頁。
[本文為國度社科基金嚴重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學術話語系統的構成、建構與反思研討”(項目編號:20&ZD280)階段性結果]
(轉錄發載自中國社會迷信院文學研討所“國內外中文文學”微信大眾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