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學研討》第五輯征稿
《年齡學研討》委員會
主 編
曾亦 郭曉東
學術委員會(按姓氏筆畫擺列)
干春松(北京年夜學)
王江武(上海師范年夜學)
〔日〕古勝隆一(京都年夜學)
李長春(中山年夜學)
吳仰湘(湖南師范年夜學)
余治平(上海路況年夜學)
〔韓〕金東敏(成均館年夜學)
郜積意(湖南年夜學)
郭院林(揚州年夜學)
郭曉東(復旦年夜學)
陳壁生(清華年夜學)
黃圣松(臺灣勝利年夜學)
葛煥禮(中國社會科學院)
曾亦(同濟年夜學)
蔡長林(臺灣“中研院”)
編輯委員會(按姓氏筆畫擺列)
谷繼明(同濟年夜學)
徐淵(同濟年夜學)
高瑞杰(上教學場地海師范年夜學)
陳峴(湖南年夜學)
黃銘(重慶年夜學)
主辦方 同濟年夜學經學研討院
資助方 浙江敦和慈悲基金會
交流《年齡學研討》征稿啓事
一、刊物介紹
《年齡學研討》(Stud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是同濟年夜學經學研討院主辦的學術期刊,一年兩期,分高低半年出書,2023年頭創刊并計劃長期舉辦。本刊主編爲曾亦傳授和郭曉東傳授,由上海古籍出書社負責出書與發行。本刊以反應中國五經之《年會議室出租齡》及《年齡公羊傳》《年齡谷梁傳》《年齡左傳》最新研討結果爲主旨,以推動“返本開新”型中國經典研討新范式構成爲己任,在充足懂得和尊敬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義理、歷史、文獻及語言文字等方面的深刻探討。《年齡學研討》是國內第一部以《年齡》專經爲研討對象的專業學術刊物,希冀通過學術同好的配合盡力搭建起《年齡》學研瑜伽教室討的高程度交通平臺,恢復《年齡》學研討固有的經學定位和經學立場,凝集起《年齡》作爲中國精力主要來源的廣泛共識。
本刊現面向海內外人文、社科、藝術等領域的學者征集第五輯稿件。稿件以《年齡》及《年齡》三《傳》爲焦點領教學場地域,旁及《周易》《詩經》《尚書》、三《禮》等專經和經學史、思惟史的研討。
第五輯征稿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31日,出書時間為2025年上半年。
二、投稿主題
根據本刊的欄目設置,投稿的主題及內容范圍包括以下幾個部門:
一、《年齡》及三《傳》經學史、學術史研討;
二、《年齡公羊傳》研討;
三、《年齡谷梁共享會議室傳》研討;
四、《年齡左傳》研討;
五、《年齡》思惟與文明的闡釋與辨析;
六、其他經學專書研討。
投稿論文的研討角度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經學研討;
二、哲學、思惟史研討;
三、歷史、歷史文獻研討;
四、語言文字、文明史研討;
五、社會科學、個案實證研討。
來稿既可以討論《年齡》學相關的嚴重理論與主要問題,也歡迎對于共享空間具體歷史事務、語言文字的細致考證。小樹屋本刊抱定兼容并蓄、多學科融合的主旨,推動各學科一起配合研討《年齡》學的嶄新局勢。本刊征集稿件的字數不限,長篇論文普通不超過五萬字,短篇札記、信息等稿件字數可以從數百字到數千字不等。
不論什么篇幅的稿件,格局應依照《〈年齡私密空間學研討〉投稿稿件格局》爲標準進行統一。來稿應應用規范的繁體字撰寫,相關標準執行本刊編輯部的《〈年齡學研討〉新舊字形、異體字字形統一表》,并參照國家市場監督治理總局、國家標準化治理委員會于2021年10月發布、2022年5月開始實施的《古籍印刷通用字規范字形表》。
稿件文風請求樸實嚴謹,本刊不登載缺少原創性、虛浮夸年夜、論證不清的文章,堅決杜絕一切抄襲行爲。
三、投稿流程
本刊投稿的郵箱地址爲chunqiuxue2023@163.com,接收廣年夜同好來稿,稿件排印后即付稿酬,稿酬從優。投稿請寫明作者的真實姓名、任務單位、職稱、聯系方法、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投稿稿件請發送Wo會議室出租rd與Pdf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內容應當堅持分歧。本刊編輯部收到稿件后會通過郵件告訴作者收到稿件,若沒有收到回復,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與編輯部獲得聯系以確認稿件能否發送勝利。
投稿收到之后,本刊編輯部將進行初步評審,評審及格后將會瑜伽場地通過郵件告訴作者論文進進二審階段,稿件將交付兩名相關領域資深專家評審。經專家評審通過后,將通過郵件告訴作者錄用本稿。假如經專家評審后未能通過,也會通過郵件告訴作者。假如二審評審中專家意見有不合,還會別的邀請第三位專家進行二次評審。以下流程普通不超過三個月,三個月內未能完成以下流程的,作者在告訴本刊編輯部的情況下,可以另行投稿他刊。
四、版權說明
一切本刊錄用的稿件,作者應承諾爲原創作品,并確認該論文在本刊上系初次公開發表,文中所有的或許部門內容從來沒有以任何情勢在其他任何刊物上發表過,不存在重復投稿問題,不存在任何剽竊、抄襲別人的行爲,不包括任何違反法令法規以及損害別人權益的內容。作者應批準將該論文的版權自舞蹈場地動轉讓給編輯部,包含紙本出書、電子出書、多媒體出書、網絡出書及以其他情勢出書的權利,并在見刊之前與本刊簽訂《〈年齡學研討〉作者承諾授權書》。
五、聯系地址
編輯部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路1239號共享空間同濟年夜學云通樓人文學院411室,《年齡學研討》編輯部,郵編:200092。
《年齡學研討》編輯部
2024年7月
《年齡學研討》稿件格局
一、來稿應應用規范的繁體字撰寫,相關標準執行本刊編輯部的《〈年齡學研討〉新舊字形、異體字字形統一表》。若有確需保存的異體字與俗字,可酌情保存。
二、于正標題后加*號,下方腳注*標明所屬社科結果。
三、註釋前分別為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
四、作者簡介信息請注明:姓名,誕生年,學校、院系、職稱。
五、註釋所有的采用小四號宋體字,1.5倍行距。段落引文所有的采用小四號楷體字。論文標題二號宋體,一級標題三號宋體加粗,二級標題四號宋體加粗。文章發稿后會從頭設計版式。
六、插圖、表格,文章內連續編號,建議用圖一、二、三……表一、二、三……要有表頭和圖題,且原則上需圖與文、表與文逐一對應,即行文中要在恰當地位交接見圖一或表一等。
七、采用頁下注,每頁連續編號(不是全篇或每章連續編號),均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號表現(即①、②……),注釋號由Word系統自動天生。當頁或次頁征引統一文獻,注釋不采用“同上”的情勢,仍應標明作者、書名(文章名)和頁碼,但可以適當省略出書地、出書社、年份、所出文集或集刊名共享空間等信息。頁下注格局如下:
(一)中文文獻(日韓文獻參照中文文獻格局)
甲、1949年之前的古籍文獻
標注朝代、作者、書名、篇名、子目或卷次。(常見經部、史部、子部文獻及其注文,除觸及異文問題的,可以不出頁下注。)
例:(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七十三《馬嘉運傳》。
乙、現代人收拾出書的古籍文獻
標注朝代、作者講座場地、收拾者、書名、卷數(冊數)、出書地、出書社、年份、頁碼。
例:(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十一,《朱子全書》(第1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書社,2002年,第351頁。按:十三經注疏,采用最嚴格的標注方法。如(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
留意事個人空間項:朝代用圓括號,國別用方括號。不標收拾者。卷次用漢字,冊數用阿拉伯數字。出書社要寫地點地。
丙、專著
標注作者、書名、出書地、出書社、年份、頁碼。
例: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第195—196頁。
丁、期刊論文
標注作者、文章名、期刊名、某年第某期、頁碼。
例:黃盛璋:《新發現之三晉武器及其相關的問題》,《文博》1987年第2期,第58頁。
戊、集刊論文
標注作者、文章名、集1對1教學刊名稱、某年第某輯、出書地、出書社、年份、頁碼。
例:沈文倬:《簡本證禮家校勘精義述評》,《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書社,1985年,第47頁。
己、報紙
標注作者、文章名、報紙名稱、某年某月某日、第某版。
例:王學典、孟巍隆會議室出租:《東方儒學研討新動向》,光亮日報,2015年9月21日,國學版。
庚、網絡文獻
標注作者、文章名、網站名稱、網址、文章發表時間。
例:陳偉:教學場地《〈鄭子家喪〉通釋》,武漢年夜學年夜學簡帛研討中間,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舞蹈教室5166.html,發表每日天期:2009年1月10日。
辛、學位論文
標注作者、文章名、某年夜學或交流研討所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年份,第某頁。
例:趙立偉:《魏三體石經古文輯證》,中山年夜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50頁。
(二)外文文獻
甲、外文專著
標注作者名、專有名(斜體)、出書地、出書社、年份、p.頁碼.(連續頁碼pp.頁碼-頁碼.)
舞蹈場地Jean Geaney, Language as Bodily Practice in Early China: A Chinese Grammatolog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8), pp. 271-301.
乙、外文論文
標注作者名、文章名(正體,引號標示)、論文集或期刊名(斜體)、期數、機構與時間、p.頁碼.(連續頁碼pp.頁碼-頁碼.)
Robin Yates, “Soldiers, Scribes, and Women: Literacy among t私密空間he Lower Orders in Early China”, in Writing and Literacy in E瑜伽場地arly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2), pp. 339-369.
五、其他
(一)凡用阿拉伯數字,起迄頂用一字線“—”,不消“~”及漢字“至”“到”。
(二)公元紀年統一采用阿拉伯數字。
例:2023年。
(三)年號紀年后原則上應用括號標注公元紀年。
例: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
(四)征引中西文文獻皆須謹慎核對,務使準確無誤。如原文有誤植、錯簡,或原譯有不夠精確處,有礙于正確懂得的,可出注幫助。征引尚無中文譯本的西文文獻,尤請周全懂得辭意,穩重翻譯。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