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玉米串起“黃金產業”(經濟聚焦·農業全產業鏈標查包養准化)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核心閱讀

立足優質種業資源和地理條件優勢,吉林長春公主嶺市積極推進玉米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從一粒種子,到一穗玉米,再到整個玉米全產業鏈,各項措施串起玉米產業鏈上中下游,以標準化引領玉米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企業效益提升。

“這是去年剛建設完的高標準農田,再過一陣子,休養一冬的黑土地即將煥發新活力。”時值3月,吉林長春公主嶺市的黑土地上積雪已近消融。地雖閑,人卻未得閒。最近,雙龍鎮大青山村玉米種植大戶劉貴丹忙著與合作社社員一起檢修農機,“農資已經基本採買到位,準備整地開始春耕。”

近年來,公主嶺市全面推進玉米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強化育種科研投入,專注包養黑土地保護,打造玉米“黃金產業”。2023年,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60.1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36.44萬畝,產量達53.09億斤。

一粒種子的希望

聚集育種制種力量,培育發展現代種業

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現代種業產業園內,吉林省鴻翔農業集團鴻翔種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全程自動化的生產線上,風篩、灌袋、包裝等流水作業一氣呵成,一粒粒飽滿的玉米種子即將走向市場,在黑土地上紮根。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近年來,公主嶺包養市深入推進種業振興工程,目前已有持有農作物種子包養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55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4家,種子經營門店600多家。

“多去‘種子一條街’轉轉,總能發現好的玉米品種。”在公主嶺的田間地頭,農戶們口口相傳的“種子一條街”,就是市區的鐵北種子銷售一條街。在這條約兩公里長的街道上,聚集著120餘家種子經營戶,年交易量約7400萬斤。

“公主嶺市注重玉米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前段時間,鐵北種子銷售一條街上人來人往,聚集了東北多地的種子經銷商。”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孟繁強介紹。

在這條街道的中心區域,藏著這條街繁榮熱鬧的答案。坐落於此的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擁有70多年的玉米研究歷史,是專業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的科研機構。“2015年以來,我們的玉米新品種選育實現突破,審定新品種70個(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所長黃威介紹,研究所培育的多個品種成為東北地區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品種。

2021年,公主嶺市被批准創建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次年5月,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在這裡揭牌。通過聚集育種制種力量、培育發展現代種業,公主嶺市不斷延伸包養網產業鏈,形成了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鏈、玉米飼料產業鏈和鮮食玉米產業鏈,實現年產值超百億元。

一穗玉米的鮮甜

發展鮮食玉米產業,串起上中下游

“鮮食玉米可以直接食用,受到消費者喜愛,很快打開了市場。”在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的展示區內,副總經理劉友剛拿起一根包裝好的甜玉米向記者介紹。2023年,該公司獲評農業農村部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單位。

鮮食玉米鮮在何處?“鮮度是鮮食玉米的關鍵,從採摘玉米到運達公司,再到真空塑封、裝車,我們一般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劉友剛介紹,這背後是企業的標準化生產能力。在農資採購、田間管理、採收、產品研發檢測、儲存運輸等環節,公司都制定了相關標準,並且參與制定了吉林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標準。

一穗鮮食玉米,串起玉米產業鏈上中下游,帶動產業提質、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吉林德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有機鮮食玉米種植基地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培育的“吉農糯111”成為鮮食玉米種植的主要品種。“我們同企業開展玉米研發創新技術服務合作,深入開展專案聯合攻關和技術服務。”黃威說。

走入雙龍鎮大青山村的高標準農田,劉貴丹跟記者算起了種玉米的收入帳:“去年嘗試種植鮮食玉米,一穗的收購報價約為1元,秸稈還可以製成青貯飼料。一畝地產2600多穗鮮食玉米,比種普通玉米畝均增收500多元。”

立足優質種業資源,公主嶺市培育鮮食玉米品牌,先後湧現出農嫂、德樂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截至目前,當地有鮮食玉米企業10餘家,全市鮮食玉米基地發展到10萬畝,產值達14億元以上。

一根秸稈包養網的新生

落實黑土地保護,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公主嶺市朝陽坡鎮八家子村裡,去年秋收後深翻過的黑土地泛起油光,土地裡還殘留著部分打碎的秸稈。“過去,秸稈不好處理,現在可是寶貝,既可還田又能做飼料。”公主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賀宇對記者說。

從無人問津到變身搶手貨,公主嶺市通過推進綜合利用,將秸稈變廢為寶。近年來,當地推廣“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增施有機肥”技術,將秸稈還田,落實黑土地保護;與此同時,深入實施吉林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讓秸稈成為飼料的原材料。

“我們落實秸稈還田26.5萬畝,增施有機肥85.97萬畝。”賀宇介紹,公主嶺市示範推廣“玉米莖穗兼收秸稈黃貯”技術模式,實現秸稈收集方式和利用方式變革,被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列為2023年主推技術,並在全省設立28個試點,技術覆蓋達100萬畝。

公主嶺市立足糧食飼料產業基礎和秸稈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肉牛產業。截至目前,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發展到578個,肉牛養殖總量達53.4萬頭。同時,當地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建設集良種繁育、肉牛養殖、飼料生產、食品加工於一體的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範產業園項目。

“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繁育肉牛8萬頭,加工飼料60萬噸,年產值預計達80億元,新增就業4000人左右。目前,已建成兩個牧場,存欄肉牛達1.54萬頭。”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褚壯志介紹。

“我們將堅持藏糧于地、藏糧於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統籌推進玉米種業和玉米全產業鏈發展。”公主嶺市委書記趙師騏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oto togel link toto togel danantara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danantara fashion majalah beritaku berita pagi viral update info gaya portal berita harian pafi berita terkini berita update jakarta social info update secara cepat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