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亮出“泉韵乡居”新名片_中查包養經驗国网

作者:

分類:

七十二名泉、黄河、大明湖、千佛山……美丽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有“泉城”的美誉,是一座被山、河、湖、泉包裹的城市,历史悠久、美名远扬。近几年,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扎实推进,这座城市又亮出了一张崭新名片——具有“泉水韵、黄河情、湖光美、山川秀”和“生态底色、产业成色、文化特色、保障本色、党建亮色”等特点的“泉韵乡居”。

从“去大明湖、趵突泉看看”到“选个村庄去转转”,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泉城济南倾力建设和美乡村的5年坚持: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已累计投入创建资金200多亿元,同步规划村庄建设、管护与运营,将乡村建设成为“美丽的生态公园、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乐园”,成为“千万工程”在齐鲁大地的创新探索,成为“两山”理论在江北的生动实践。

抓牢“四个关键”,坚持包養網“高标准、大投入”建设乡村

位于钢城区颜庄街道西部山区的柳桥峪村四面环山,龙潭河穿村而过。近年来,该村以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探索出雨污分离循环利用、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队等经验做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等。

一村独美不是风景。2020年以来,颜庄街道推广柳桥峪村经验,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沿龙潭河集中打造了孙家庄、柳桥峪、状元沟等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成为一条乡村生态与产业融合振兴的“隆起带”。

柳桥峪村,仅是济南乡村剧变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大潮涌动,如何建设乡村,成为首要的时代命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投大钱’,更要‘见大效’。”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坚持‘高标准、大投入’,抓实抓牢‘四个关键’,凝聚合力,重拳出击。”

——坚持“更高标准、树立标杆”。济南从8个方面明确111条创建标准,目标上坚持取法其上,内容上坚持全面覆盖,要求上坚持共建共享,树立“泉韵乡居”的样板标杆。

——坚持“更大投入、农民主体”。整合专项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每个示范村投入约1000万元的要求,已累计投入40余亿元用于乡村建设。同时,出台简易招标程序,推行以工代赈方式,让村集体和农民成为建设主体。

——坚持“规划引领、美美与共”。实施规划师制度,构建起包含14支规划队伍、101名规划师的常规智囊团,已打造249个齐鲁样板村、235个省级示范村、43条样板线路,让村庄因山而美、因水而美、因林而美、因田而美、因时而美。

——坚持“上下协调,合力推动”。从市委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四级党组织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住建、交通运输等18个部门凝心聚力、同频共振;14个涉农区(县)、105个镇(街)、4698个村居、400余万农民广泛参与。

明确“成色更足”,坚持“补短板、重长效”管护乡村

今年以来,每个月去辖区内最弱的几个村庄转上几次,已成为商河县龙桑寺镇党委书记苑继强的习惯:“市里每月都要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而且是以评分最低的村代表咱全镇的成绩包養平台推薦,不到80分的村庄,一律列入市级督导的整改清单。”

漂白李村党支部书记郭宝峰,也已习惯将此作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先在村里转一圈,发现问题马上整改。现在人居环境的成效,不仅与街镇分管干部的评先评优挂钩,也与咱村的评星定级和村干部的绩效奖励挂钩。”

瞄准短板抓考核,针对问题再亮剑。一方面坚持“补短板”,重拳出击、清仓见底;另一方面聚焦“重长效”,立足长远、健全机制。济南通过打出组合拳、打好主动仗,让农村人居环境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力量更齐、效果更实。

“重长效”先要强队伍。济南抓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近年来新增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位两万余名。起步区孙耿街道范家村10名公益岗人员分为5个小组分片负责,村里按积分制每月进行考核,年底按考核结果发放奖励,各小组精心管护,暗自比拼,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改观。同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开展“四大堆”、弱电线缆和残垣断壁整治等专项行动。

“重长效”更要建机制。济南对垃圾、厕所、包養污水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等制度,明确设施产权归属,运行管理则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负责。全面推广农村改厕摸排整改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数字赋能。在前期实施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积分制等做法基础上,探索推广“四小园”整治模式,调动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这是我们建立的农村厕所监管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系统,能够实现报修报抽、维修、巡检等环节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户厕粪污处理实现了智能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常态化监管。”山东斯通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泉江说。

瞄准“连片共富”,坚持“股权化、片区化”运营乡村

眼下,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的万亩黄河水稻喜获丰收。“靠着专业化服务,用上先进农机农艺,近几年优质水稻亩产能超600公斤。村里成立合作社管营销,一斤大米能卖到10元以上。”席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建波说。

不仅优质农产品增效,席庄村还发挥地处黄河岸边、玉清湖旁的生态优势,开展过硬党支部建设,推广油菜花、水稻轮作,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泉城市民的打卡地。村集体收入由5年前的不足万元到2022年的150余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超3万元,较5年前增长66.7%。

如今,槐荫区以席庄村为中心,以和美乡村为卖点,以党建联合为抓手,以产权股权化为手段,在黄河岸边串点成线,打造“七星九美十三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

建设乡村是基础,运营乡村是关键。如何放大和美乡村建设效应?如何实现“既让乡村美,更让乡村富”?从微观层面,济南市注重引导村庄抓住基础设施提升的机遇,积极回引人才、选育“头雁”,盘活闲置资源,加快发展。从宏观层面,积极推动串点成线和片区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创新业态,带动乡村连片振兴。

用“股权包養網化”构建共富机制。济南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以闲置资源入股,发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吸引各类企业、社会化服务包養平台推薦组织等入股参股,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一统三收”目标,即村庄闲置分散的资源得到统一有效运营,村集体稳定增收、农民多元增收、各类参与者在乡村蝶变中共同增收。

用“片区化”谋划连片振兴。济南推动示范村串点成线,打造景观公路、生态河道等,已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40余条,“泉韵乡居”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隆起带”。推进8个“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区、5个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5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进一步整合资金、盘活资源、集聚要素,连片打造可学可鉴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oto togel link toto togel danantara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 danantara fashion majalah beritaku berita pagi viral update info gaya portal berita harian pafi berita terkini berita update jakarta social info update secara cepat TOTO TOGEL TOTO TOGEL TOTO TOGEL